国产精品人人人香蕉,在线日本v,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,28岁未成年观看在线

謀全局 求善治 抓長效——長興縣全力打好“五水共治”攻堅戰持久戰

2016年04月28日 閱讀 1151

2013年以來,長興縣注重規劃引領,實現重點突破,加強機制保障,圍繞水環境“潔、清、凈”的目標要求,從率先啟動水環境綜合治理到全面實施“五水共治”,著力走具有長興特色的科學治水之路,市控及市控以上監測斷面I~Ⅲ類水質斷面連續三年保持在100%,功能區達標率為100%,特別是主要河流的懸浮物濃度下降十分明顯,監測顯示,去年西苕溪和泗安塘的懸浮物平均濃度比2013年底下降約八成,降到40mg/L左右,基本實現了中期清的目標。主要做法是:

一、堅持科學謀劃,強化目標引領,繪就全域治水“路線圖”。一是明確目標路線。總結2008年以來該縣對水環境和涉水行業方面的治理經驗,明確以“讓長興的水秀起來”為載體,確立了水環境“近期潔、中期清和長期凈”的總目標和集中攻堅、深化推進、鞏固提高的治水“路線圖”,并厘清重污染行業整治提升工程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“十大工程”作為具體實施路徑。二是精編規劃方案。圍繞系統治理、全域治理要求科學編制規劃,先后編制了水資源綜合規劃、水域保護規劃、縣域污水專項規劃、縣域供水專項規劃等9個縣級規劃及15個鄉鎮級污水專項規劃,同時注重分類施策、有序推進,相繼制定實施農村河道清淤、“斷頭河”治理、城區水系整治、噴水織機整治等縣級專項工作方案、實施計劃或工作規則60多個。三是建全推進機制。加強組織領導,縣主要領導掛帥,成立“河長制”和“五水共治”領導小組,22名縣領導擔任縣級河長或牽頭專項治理工程,下設辦公室,與各牽頭部門統分結合推進,明確“五水共治”十大工程任務指標,編制“八圖一表”,對標對表,掛圖作戰,充實一線力量,設立“縣鄉村組”四級河長共454名。嚴格督查考核,制定完善治水督查、考核辦法,通過目標責任制管理、“一把手”保證金制度等加強責任落實,構建縣領導集中督導、代表委員督查、新聞媒體監督、治水辦日常督查的“大督查”格局加大督查督辦力度,每半月發布通報。

二、堅持問題導向,注重標本兼治,下好全面治水“一盤棋”。一是堅持問題導向,打好污水治理攻堅戰。深化工業治污,關閉造紙企業1家、化工企業6家,淘汰印染行業落后產能1.39億米、紡織行業落后產能6800萬米,完成了12家印染、6家化工企業的原地整治提升和全縣7.2萬臺噴水織機的廢水治理回用;持續推進礦山減點控量、治理提升,已關閉礦山15座、治理廢棄礦山37座;加快農業治污,劃定禁限養區,出臺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,已關停畜禽養殖場(戶)314家、治理養殖場66家;推進城鄉治污,新建改造城鎮污水管網237公里,新增1萬噸/日污水廠1座,新建農村污水主管網141公里、集中式終端設施86座,新增受益農戶2.31萬戶;加強河道治理,治理“三河”13條33.3公里,縣財政每年安排長效保潔資金800多萬元,實現全縣1522公里河道保潔全覆蓋。二是嚴守安全底線,推進防洪排澇能力新提升。加快完善水利設施,已完成水毀工程修復230項、山塘整治14座,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河道整治1.7公里、河堤加固2.6公里;突出重點工程建設,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.8億元,完成計劃總投資的23.5%;狠抓平原圩區整治,通過三輪集中清淤,1100公里河道(含漾蕩、溝浜)全面完成清淤疏浚,并打通“斷頭河”43條,整治圩區8.09萬畝;完成了3個城市易澇點改造;加大水土保持治理修復力度,完成平原綠化4.68萬畝、坡地修復3260畝,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.1平方公里。三是深化創建內涵,力求供水節水水平新突破。以合溪水庫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地創建為抓手,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地“一源一策”管理機制,實施并不斷完善合溪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建設辦法,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%;加快農村飲水安全改造,完成了92個行政村的“一戶一表”和山泉水改造,并新增水廠4座。立足全國首個節水型縣城基礎,以節水型小區(社區)創建和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試點等工作“以點帶面”,在全市率先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,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,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和取水實時監測,加大工農業和生活領域的節水改造力度,完成供水管網建設116公里、改造112公里,新增改善灌溉面積4.65萬畝,節水器具改造1.3萬套。

三、堅持建管并重,狠抓長效管理,凝聚全民治水“戰斗力”。一是嚴格基礎管理。強化日常監管,建立嚴格高效的網格化環境監管執法體系,出臺工業企業發展績效綜合評價辦法,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列入省首批擴面試點,強化并落實最嚴格水資源“三條紅線”和“四項制度”;加強工程建設各環節工程質量管控,完善監理、監管、監督聯合管理體系,如農村污水治理推行“縣、鄉鎮、村、民”四級監管制度,確保監管到邊到點。強化技術管理,不斷提高科技治水水平,如在紡織、蓄電池等行業積極推廣中水回用,實行涉水重點企業刷卡排污,實行廢水排放濃度、總量“雙控”制。強化臺帳管理,把規范臺帳檔案管理作為治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來抓,如針對面廣量大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專門下發了《關于做好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檔案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檔案管理要求并組織了專題培訓。二是加強資金保障。保障政府投入,堅持縣鄉村共投,比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,通過縣財政投入、鄉鎮配套、村(居)及農戶自籌等方式,累計投入資金2.1億元,其中縣財政占9300萬元;積極對上爭取,比如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項目總投資28.94億元,省級以上財政補助占40%。強化市場運作,加強政銀企合作,比如在安全供水改造提升工程中,民間資本投入達1.3億元,占項目總投入的78%。匯集社會力量,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干部、企業及公眾為治水捐款,要求各鄉鎮、村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村(居)民繳費機制。三是引導全民參與。強調黨員干部帶頭,創設開展村(居)干部“每天義務勞動一小時”、水面保潔集中清理義務勞動、“河長制”活動日等載體,以實際行動引導全民治水。發揮社會組織作用,充分調動各類義工組織、志愿者隊伍參與,長興市民督導團長期活躍在治水一線“找茬”、“挑刺”。營造全民參與氛圍,獎優罰劣,開展“五水共治在行動”專題公益宣傳、“十佳最美鄉村河道(漾蕩)”評選等活動,同時公開曝光涉水違法行為,推廣護水公約,鼓勵引導全民參與“五水共治”。